英文字珠璣集-R1

point.gif (103 bytes) raw foodism point.gif (103 bytes) reality fighting point.gif (103 bytes) recreational grief point.gif (103 bytes) regender point.gif (103 bytes) retail anthropologist point.gif (103 bytes) RFID point.gif (103 bytes)



RAW FOODISM

這是一種極端的素食主義,所有食物都盡可能地保持它們的天然狀態。這種素食主義者所抱持的理由是,烹飪是一種非天然過程,會破壞許多維他命、礦物質及重要的食物酵素。raw foodism 肇始於加州,起初只有少數人有興趣,但現在顯然越來越受歡迎,不過他們的人數迄今仍僅佔所有素食主義者的一小部分罷了。生食主義者 (raw foodists) 的飲食約有 70% 是水果 -- 就廣義層面而言還包括辣椒、蕃茄和黃瓜 -- 其餘則是由生蔬菜、米及其他穀物和堅果所構成。 raw foodism 的另一名稱是 living foodism,不過若干人士僅用後者來指酵素處於自然激發狀態的生食 -- 與此相反的是種子;種子不會自己生長,須吸收水分及其他營養份才能「激發」(activate)。還有人將 raw foodism 進一步細分為 sproutarians (大部分的情況只吃芽、苗 --如芽甘藍 -- 以及葉類綠色植物的人),fruitarians (只吃水果的人) 和  juicearians (只喝新鮮的果菜汁的人)。至於 Natural hygienists 則是以禁食再加上上述某一種素食方法來潔淨體內的人。raw foodists 有時也叫做 rawists

 

REALITY FIGHTING

這是美國支持 reality fighting 的人士目前流行的用語,過去它被叫做 bare-knuckle fighting (bare-knuckle 亦可寫成 bare-knuckled,可當形容詞和副詞用) 或 bare-knuckle boxing,即不戴拳擊手套的拳賽;reality fighting 之所以如此稱呼,顯然是因為它像極了「實際的」街頭打架 -- 拳擊手不僅赤手空拳,而且允許用腳踢、用頭撞及勒脖子 (但禁止挖眼睛及用嘴咬)。拳賽是在一個直徑 27 呎的圓形場地舉行,用柵欄將觀眾隔開。其他名稱還有 extreme fighting ultimate fighting。 但不管名稱為何,它一直被許多人譴責為殘忍、野蠻的活動;紐約州參議員 Roy Goodman 曾稱之為「人肉鬥雞」(human cockfighting)。它在美國許多州遭禁。據報導,reality fighting 在英國有日漸流行的趨勢,美國拳賽的錄影帶銷路非常暢旺,而這種拳賽的主辦者也與有線電視公司磋商推出付費收視的節目。

 

RECREATIONAL GRIEF

英國智庫 Civitas 不久前發表一份名為 Conspicuous Compassion 的報告。報告的作者 Patrick West 宣稱,民眾在聽聞重大悲劇事件 -- 如黛安娜王妃香消玉殞、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等等 -- 之後所流露出來的悲傷與哀痛,並不表示這個社會已變得更有人情味、更關心別人或更能為別人著想,反而是變得更自私。他指出,民眾關懷的表象 -- 如配戴彩色絲帶、簽署網路請願書,以及高舉寫者「別以我之名」(Not In My Name) 的布幅 -- 似乎都是炫耀式關懷的文化的一部份。這種文化心態在乎的是,讓自己覺得好過一些,而不是做好事;他們旨在凸顯自我並藉此告訴別人他們乃是深具關懷之心、人溺己溺的人,但實際上並沒有做任何與眾不同的事情。誠然,這種炫耀式關懷與本文標題「娛樂式憂傷」(recreational grief) 可謂一體兩面。

West 在其報告中使用了近幾年在美國和英國經常使用的多個強烈情緒的片語,如 conspicuous compassion, recreational grief, grief-lite, mourning sickness, post-emotional age, passive victimhood 等,來指這類公然表現的炫耀式關懷。他也談到現代生活的 "3C" -- Compassion (同情心),Caring (關懷) 和 Crying in public (當眾哭泣) -- 以及傳統的默哀一分鐘已經延長,因此出現了所謂「同情心膨脹」(compassion inflation) 的情況。這些片語大多已各自被重複創造數次之多,不過 recreational griefgrief-lite 似乎是由 Ian Jack 在1997年12月,也就是黛安娜王妃身故後數日,在英國老字號文學雜誌「葛蘭塔」(Granta) 所發表的一篇有關黛妃事件的文章中創造出來的。

[Back to Top]

REGENDER

近年來,演藝界女扮男、男演女的反串之風頗為盛行;反串的英文就叫做 regender,英美演藝界 (尤其是戲劇) 也叫做 cross-casting。在戲劇方面,女性演男性角色比男性演女性角色還要常見許多,因為男性角色比女性角色多很多。英國演員工會發行的雜誌「(兩性) 平等期刊」(Equity Journal) 曾經有一篇文章呼籲將戲劇 regendered (動詞) 以提供更多的女性角色 -- 這個字的意思是說,改寫劇本,將男性角色改為女性角色。regender 除了在戲劇和演藝的特定用法外,它在女權主義和兩性研究領域還有更廣泛的應用:在此,它是指文化活動或社會活動對於性別認知或性別分野發生可察覺出或不可察覺出的變化,如由女性負責傳統上被認為僅能由男性承擔的工作,或者改變歷史事件對兩性角色的詮釋。與 genderless, genderquake, ungenderedtransgendered 等相關字一樣,regender 也是將 gender 意謂 "sex" (性別);這樣的用法,目的在強調兩性之間的社會和文化角色功能的差異或特性,而非生理和體能的不同。這令傳統派人士不爽,他們認為 gender 只能用在文法結構中指「性」(如陽性、陰性和中性),不可用來指生物的性別。但現在它的這種用法已告確立,而且有越來越多人在寫作時以它來做為委婉語,以避免跟經常被用來表示「性愛、色情」之意的 sex 混淆。


 

RETAIL ANTHROPOLOGIST

現今購物者可能很難避免成為被店家觀察和研究「消費者購物行為」的對象。這個名詞最近出現在幾個地方,但每一種情況都可以追溯至紐約同一家零售顧問公司 Envirosell,所以它可能還要一段時間才會成為真正的英文字彙。該公司的創辦人 Paco Underhill 自稱是一位 retail anthropologist (零售學家);這名詞恰好也是他所寫的一本書 Why We Buy 的副標題。他所傳達的觀念是,觀察和研究購物者的行為和心理有助於店家說服消費者花更多的錢。簡易的措施可能帶來重大的收益 -- 例如:將襯衫和領帶擺在一起販賣,因為男性討厭購物,希望購物的過程越簡單越好;不要將昂貴的商品擺放在商店門口,因為這是購物者適應該商店環境的地方;商品擺放的地方要有足夠的空間讓購物者檢視商品,而不會被其他購物者碰撞。事實上,這些都是消費者心理學的應用。

Paco Underhill, retail anthropologist and passionate shoppers' advocate, gave me a withering look. Macy's, the look said, wasn't doing its job, and he was mad about it.

[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May 1999]

According to 'retail anthropologists', who base their findings on hours of videotapes of shoppers, the percentage of shoppers who buy some items if they pick up a basket: 75.

[星期獨立報 (Independent on Sunday),Jul. 1999]

 

RFID

雖然這個縮寫字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頻或無線頻率辨識) 的縮寫 -- 自至少 1995 年以來就已被專業人士所知曉,但最近幾個月來,它引起了廣大民眾的關注和討論。RFID 指的是一種細小如沙的微晶片「智慧標籤」。

當被無線電信號觸發時,它會傳回一個獨特的辨識碼或識別碼。零售商深愛這種運作方式,因為它正是經營自動庫存控制系統及減少店內順手牽羊等偷竊事件所需要的技術。這些智慧型標籤亦會使結帳變得輕鬆許多:不會再有痛苦的掃瞄條碼過程,顧客只要攜著所購買的商品通過一具感測器就可以了。RFID 的潛力非常大 -- 例如,據稱,鈔票應嵌入這種微晶片以防止偽鈔。美國軍方已在伊拉克使用 RFID 系統來監視補給品和人員的運輸。新加坡政府則在 SARS 肆虐期間使用這種系統來追蹤被隔離者。

但 RFID 技術也引發消費者隱私團體的反彈,擔心產品標籤的追蹤功能若未解除,可能隨購物者帶回家中,有侵犯個人隱私之虞。想像你購買一件含有 RFID 標籤的衣服。每當你穿上它,該標籤可能被感測器所觸發或啟動,因此記錄了你所到過的每個地方。

未來我們將會聽到更多這類的關切與擔憂。若干先前興致勃勃在測試 RFID 計畫的零售商,如著名的 Wal-Mart,目前已暫時打退堂鼓。他們表示,主要原因是,這項新科技現今還不適用於現實生活。

Soon after this backlash, the RFID industry started talking about "kill switches" that would, if the customer wanted, deactivate tags at the checkout stage. This, along with assurances that all RFID-tagged goods will be marked as such, has become the main means to quell privacy fears.

[衛報 (Guardian),July 2003]

Starting with RFID in the supply chain instead of at the item level might also give the industry time to deal with consumers' privacy concerns. The industry needs to assure customers that RFID tags on items can't be us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on products outside the store.

[資訊週刊 (InformationWeek),June 2003]

[Back to Top]

[回到英文字珠璣集]